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7篇
  免费   430篇
  国内免费   546篇
测绘学   183篇
大气科学   500篇
地球物理   556篇
地质学   1133篇
海洋学   264篇
天文学   91篇
综合类   347篇
自然地理   40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3 毫秒
991.
鄂尔多斯中部奥陶系水溶烃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C、GC/MS分析法,系统剖析了鄂尔多斯中部奥陶系马家沟组水溶烃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对其生物标志物组成、成熟度和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鄂尔多斯中部马家沟组水溶烃系高-过成熟阶段的烃产物,主要来源于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的贡献,并且不同井区水溶烃的有机质生源构成和成熟度等存在差异,从北(陕81井)到南(陕12井),水溶烃组成中菌藻类低等生源比例增加,反映了古生界源岩的贡献增大。  相似文献   
992.
对鄂东地区上泥盆统五通组砂岩的成因,一直存在河流相和滨海相的不同认识。野外研究和室内分析表明:该组主要为一套成熟度较好纯净的石英砂岩和含海绿石石英砂岩。概率累积曲线斜率较大,以跳跃组分为主,悬浮组分和滚动组分含量低,有的砂岩跳跃组分具两段式,粒度参数属于分选好的滨海砂范围。微相和粒度分析都表明其具有明显的高能碎屑海岸的滨海沉积特征。砂岩中发育大型冲洗交错层理、大型不对称浪成波痕、不规则的坑凹面等典型的海滩沉积构造。纵向上为临滨下部一临滨上部一临滨下部一临滨上部一前滨一后滨沉积特征,上部为一个完整的退积型海滩沉积序列。区域古地理分析反映下扬子的鄂东地区晚泥盆世时期处于滨浅海环境,其北部可能与秦岭古海洋相通。  相似文献   
993.
北祁连-河西走廊志留系包括下志留统鹿角沟砾岩和肮脏沟组、中志留统泉脑沟山组和上志留统旱峡组,泥盆系包括中、下泥盆统老君山组和上泥盆统沙流水组。鹿角沟砾岩为水下冲积扇沉积,断续分布于北祁连西段。肮脏沟组在北祁连-河西走廊分布广泛,主要为半深海碎屑复理石沉积。泉脑沟山组和旱峡组分布于北祁连和河西走廊西段,前者以浅海相砂泥岩和泥灰岩为主,后者以滨海潮坪-浅海碎屑岩沉积为主。老君山组分布于古祁连山山前和山间盆地,为粗碎屑磨拉石沉积。沙流水组分布于河西走廊东段,为湖相沉积。区域古地理分析表明,北祁连-河西走廊志留纪-泥盆纪的古地理主要受北祁连加里东-早海西期不规则造山作用控制。鹿角沟砾岩标志着弧-陆碰撞最早发生于早志留世早期。早志留世北祁连-河西走廊由弧后残余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中、晚志留世北祁连东段剧烈造山并与阿拉善古陆的连接,前陆盆地限于北祁连-河西走廊西段。志留纪末期为北祁连的主造山期,泥盆纪形成高峻的古祁连山。早、中泥盆世形成山前和山间盆地的粗碎屑磨拉石沉积。晚泥盆世造山带西段造山作用剧烈,形成剥蚀区。东段造山作用微弱,山地被剥蚀,山前形成湖泊相的晚泥盆世沉积。  相似文献   
994.
995.
通过对近10年北太平洋冬季阻塞性高压的建立、维持及崩溃的天气形势分析,结合船舶气象导航的原理、气象航线的设计以及影响航线选择的因素,指出了有利于北太平洋冬季西行高纬度航线的阻塞高压形式,为船舶西行选择高纬度航线提供了气象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高温高压下斜长岩纵波速度与电导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0 Pa、室温到880℃分别采用超声波透射法和阻抗谱法测量了斜长岩的纵波速度和电导率,并对实验产物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在680℃,由于斜长岩中的含水矿物绢云母和黝帘石发生脱水反应,岩石的纵波速度开始大幅度下降.在410℃~750℃、12~105 Hz的频率范围内,斜长岩只出现颗粒内部传导.由于脱水产生的自由水主要分布于矿物的三联点或颗粒拐角处,没有形成连通的高导性网络,因此,脱水作用不会导致斜长岩电导率显著增加,也不会改变其电传导机制.地球内部低速层和高导层的形成与演化可能具有非同步性,通过含水矿物脱水可以形成地球内部的低速层,但不一定同时形成高导层.   相似文献   
997.
Re-Os dating on copper-nickel sulfide ores from the Baotan area, Guangxi, yielded an ore-forming age of 982 ± 21 Ma (2σ),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copper-nickel sulfide deposits and their related mafic-ultramafic rocks occurred in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with the ophiolites in northeastern Jiangxi. Both of them are the products of collision-convergence between the Cathaysian plate and Yangtze plate and the subsequent extensional environment. Calculation of the γOs of the 982 Ma copper-nickel sulfide ore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Re/Os indicate that injection-type massive ores display lower γOs values (-15.6 to -8.2) and lower Re/Os ratios (0.32 to 0.43), while basal liquation-type ores have γOs-27.9 to -7.3 and Re/Os=5.36 to 11.24. This suggests that these copper-nickel sulfide ores and their related mafic-ultramafic rocks were derived from a Re-depleted mantle source and that contamination with some crustal material occurred during their intrusion.  相似文献   
998.
一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文化,而民族文化又对自然环境具有改造作用。民族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相互适应是文化与环境持续存在的原因。本文通过深入到处云南南部亚热带山地地区的元阳县哈尼族地区的调查,提出和分析了哈尼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适应的结果一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特征,并探讨了哈尼文化与自然环境两者梯田景观的关系,证实了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是哈尼文化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环境与生态系统资本价值评估的区域范式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李双成  郑度  张镱锂 《地理科学》2002,22(3):270-275
在分析现行环境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和资本价值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生态资产评估区域范式的必要性,介绍了生态资产评估区域范式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步骤,并以青藏高原为例,划定了陆地环境与生态系统资本价值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000.
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生态地理区域界线由一系列反映生态地理区域特征的指标为依据 ,通过其空间差异落实到具体的空间位置上。客观地认识和划定生态地理区域界线是揭示生态环境时空有序性的重要途径 ,是地域系统研究的基础。生态地理区域界线是两个相邻的、彼此不同的生态地理区质上转变的线或带 ,反映同一等级内划分出来的内部相对一致性与外部的差异性。界线代表有一定宽度的带 ,而且可能随着时间而迁移变化 ,等级越低界线越明显 ,等级越高界线越宽。在生态地理区域划分中 ,先选择人力不能大规模改变的几个主要因素 :温度指标 ,主要指标是日平均气温≥ 1 0℃的天数和积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 ,最暖月平均气温等 ;水分指标 ,干湿指数 ,目前比较普遍采用的是年干燥度 ,它可以近似地表征某一地方的干湿程度 ;年降水量的资料通常比较可靠 ,但潜在蒸发的计算需要改进和提高。生态地理区域较高级单位的划分依据侧重考虑生物气候的差异 ,先注意水平地带性 ,由于气候台站的有限性 ,所划分出的界线往往用植被界线去修正 ;而垂直地带性则将潜在植被与气候联系起来 ,按照降水量、潜在蒸发率和生物温度来进行划分。如何处理级别与依据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另一个重要问题 ,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 ,国内外很不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